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如何防治慢阻肺,应急总医院周云芝主任来支招

发布时间:2022-11-1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为了帮助公众认识慢阻肺的危害,更好的管理慢阻肺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2002年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2022年11月16日,我们迎来了第21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肺系生命”。

1.jpg

  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周云芝教授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简称“COPD”),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呼吸困难、气短等。该病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因此被称作是“沉默的杀手”。

2.jpg

  据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上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近1亿,其中2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8.6%,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而慢阻肺病程长,患者在病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急性加重,还可合并肺心病、肺癌、骨骼肌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重则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在我国,慢阻肺已跃升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外的第三大死因。

  周云芝主任说,慢阻肺是可预防、可治疗的慢性疾病,其防治核心在于“早诊早治、长期管理”。

3.jpg

  防治核心其一:从源头控制、减少危险因素接触

  慢阻肺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以及可能的遗传因素。其中,烟草暴露(包括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是慢阻肺发生的明确危险因素,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该病的病死率。研究数据表示:至少95%的慢阻肺患者是吸烟者,吸烟者中约有10%~15%会患上慢阻肺。国际权威期刊Chest发表的研究结果指出,吸烟人群发生慢阻肺的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10.92倍。

  因此,减少烟草暴露是“防治慢阻肺、减慢患者肺功能下降、从根本上改变慢阻肺自然病程、避免严重或致死性慢阻肺发生”的关键措施和重要干预手段。相应的,有研究发现,与正在吸烟者相比,戒烟者的慢阻肺死亡风险下降32%~84%;戒烟的慢阻肺患者咳嗽、咳黏痰、喘息和气短等下呼吸道疾病症状更少,因急性发作需要住院治疗的发生率也更低;即使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基础肺功能较差、高龄或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也可从戒烟中获益。

4.jpg

  防治核心其二:推广普及肺功能筛查,是慢阻肺管理核心

  肺功能是慢阻肺的诊断“金标准”,对慢阻肺的诊断,严重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都有重要价值。我国慢阻肺诊治目前面临诊断率严重偏低的现状,特别是一些农村患者,只有当症状非常严重,甚至达到急性加重状态时才会就诊,15.9%的患者初诊即为中度慢阻肺,部分患者初诊已是重度或极重度慢阻肺。这种局面与肺功能检查未全面普及有很大的相关性。

  因此,为了提高慢阻肺早期诊断率,专业医生推荐应该像测量血压一样定期检查肺功能,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对呼吸疾病高危人群开展肺功能检测筛查服务,这些都是必要的防治措施。

5.jpg

  防治核心其三:规范化药物干预,是应对慢阻肺良策

  慢阻肺病程可分类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AECOPD),不同时期的治疗目标不同,具体用药方案也不同。GOLD指南指出,COPD稳定期的治疗目标则为减轻慢阻肺症状,降低急性加重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运动耐力,降低慢阻肺死亡率;急性加重期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减少急性加重造成的不良影响,避免后续不良事件的发生。

  因此,患病后即使就医、遵循医嘱坚持用药、并辅以家庭氧疗或呼吸康复训练等手段对于预防病情加重和控制病情发展十分重要。

6.jpg

  Q:如何自测是否患有慢阻肺病?

  下面的小测试一起来试试吧

  1、现在或以前是否吸烟?

  2、年龄超过40岁了吗?

  3、是否经常咳嗽?

  4、是否经常咳痰?

  5、是否在爬楼梯、逛街、日常活动中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如果以上问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回答“是”,那就应该去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肺功能检查。

  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作者:李小丽

  审核:周云芝

  监制:彭雪征

  编辑:莫鹏